返回联盟首页 |  共产党员网

欢迎来到芮城党建网!今天是:

当前位置:首页>平"语"近人

平“语”近人之“一枝一叶总关情”

作者:    来源:   发文时间:2019-02-23   阅读次数:[8508]

       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、自然而然的一种思想流露,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。在“为民”这个大的主题之下,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、切实为百姓做实事。

        什么是为民?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”这首诗是送给巡抚的一首题画诗,当时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知县,潍县正在闹大灾。为了解决灾民的生活问题,他搞基建、搞土建,让老百姓、灾民参加土建。你来这儿干活,我就给你钱,就管你饭,解决灾民没有粮食吃的问题,所以这首诗表达了郑板桥深切的爱民之情。 同时,这首诗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喜欢的一首诗,总书记以郑板桥的这首诗为切入点,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实践——为民就要把老百姓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,以人民为中心。习近平总书记浓厚的为民情怀,从他的话语、眼神中都能体会到。这种深沉的情怀,来自于他在陕北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,他曾经这样说,“不要小看梁家河,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什么为民?“政之所兴在顺民心,政之所废在逆民心。” 这两句话出自《管子·牧民》的其中一章《四顺》,讲述了一个政党、一个政权,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执政为民、人民至上,以人民为中心的时候,多次提到焦裕禄。1990年,当时习近平同志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,写的那首《念奴娇·追思焦裕禄》,大家都很熟悉。“生也沙丘,死也沙丘”,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,总书记以这处用典为切入,讲述了焦裕禄以百姓心为心,与人民心连心,如何做到以造福人民的故事。习近平总书记还说过,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,急群众之所急,想群众之所想,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。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,这就是我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、人民观、价值观。

        怎么样为民?“利民之事,丝发必兴;厉民之事,毫末必去。”这两句话出自清代著名经学家万斯大的《周官辨非》。有利于百姓的事,再小也是大事;危害百姓的事,再小也是大事。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十八洞村“精准扶贫”的故事,他在十八洞村指出,十八洞村的扶贫不栽盆景,不搭风景,不能搞特殊化,但是不能没有变化。十八洞村的扶贫经验,要可复制,可推广。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、全面小康,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。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指示,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我们改革开放、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。要拜人民为师,向人民学习,欢乐着人民的欢乐,忧患着人民的忧患,永远同人民群众同呼吸、共命运、心连心。


[关闭本页]